
受财报中净亏损收窄、营收增长等利好消息,优信盘初一度涨逾16%,但暴涨后迅速转跌,当日报收3.79美元/股,跌去17.61%,总市值跌至11.08亿美元。
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优信整体营收11.4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1.6%,净亏损3.15亿元,与上年同期净亏9.02亿元相比收窄65.1%;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亏损为2.42亿元,2017年同期净亏损为4.89亿元。第四季度,录得毛利率68.9%,刷新优信上市以来单季毛利率的纪录。
全年来看,2018年优信录得总收入33.15亿元,同比增长69.9%,全年净亏损15.38亿元,同比亏损减少44.0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年净亏损为16.71亿元,同比略减1.46%。全年录得毛利率65.6%。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信业绩增长的背后,金融业务贡献最大。其中2018第四季度C端贷款业务录得营收6.2亿元,同比增长81.3%,占第四季度总收入的54.53%;全年C端贷款业务贡献营收17.74亿元,占总收入的53.51%。
优信称贷款业务增收主要是由于交易量与贷款数额的增加,因为跨区域交易量增加,2018年二手车贷款服务的附加率(即二手车贷款数量占二手车交易总数的比例)略微上升至46.1%,二手车贷款服务的平均服务费率也从2017年同期的6.2%上升至7%。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优信M3逾期率为1.41%,较2017年底的1.37%略有增加。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优信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8.0亿元,短期投资为6.0亿元。不过仅去年第四季度而言,优信运营费用就已达到10.5亿元。
从C端市场金融业务寻找突破的同时,优信也面临着大量消费者投诉。投诉集中于阴阳合同、套路贷、首付款不予退还等问题。
从消费者出示的合同来看,本应是购车却签了融资租赁合同,除购车价与保险费,其余包括第三方服务费、GPS/平台管理费、车辆安全保障服务费、代办服务费、经销商服务费等10842元均由优信收取,而购车人在合同中则成为了承租人。
另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宣传三天无理由退款的优信二手车退款难,在退车流程办完后还迟迟不予退还购车首付款。有消费者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审核未能通过临时取消贷款,却被工作人员要求扣除本金的10%作为违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