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飞机的飞行寿命三千小时上,心中难免会产生疑问,飞机的寿命怎么就这么短?
确实,猛然一算,三千小时合一下也就一百二十五天的时间,这连半年的时间都不够。
就这?还能飞几十年。
难道是和平年代了,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凑活?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一架飞机的飞行寿命是三千小时,请划重点事飞行寿命。
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得了,这三千小时指的是飞机在天空中可以飞行的寿命,落在地上,停在机库里休息的时间是不算的。
不用解释,说个数据就明白了。
话说在一个国家,就拿军事大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的话,平均下来他们在一年里驾驶战斗机进行飞行训练,最多也就一百六十个小时而已。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今的飞行员一年下来,并不是说就驾驶一架飞机,进行飞行训练。
在这一年当中,他至少还要驾驶教练机在天空中进行飞行训练的。
这么算下来的话,分配给战斗机的驾驶时间也就一百个小时,甚至有时候还不足一百个小时。
看到这个数据,不要太过惊讶。
这就是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的事实,一年下来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它可不会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着使用。
那么按照一百小时飞行一年的时间进行计算的话的,一架战斗机这妥妥的就能飞三十年。
当然了,在每一个国家的空军当中,有着被称为王牌飞行员的人。
他们的训练强度会大一点,但这种大也仅仅,让他们在天空中的飞行时间保持在二百小时左右而已。
所以一架战斗机让王牌飞行员来飞行的话,使用的年限也可以长达十五年的时间。
别看战斗机只有三千小时的飞行寿命,但足可以保证飞机使用几十年。
在这里还有一个数据,必须说明。
优秀飞行员累计的飞行时间,最多也就三千个小时而已。
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
不说一天二十四小时满负荷飞行,但一天飞上七八个小时也是有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的三千小时的飞行时间够吗?
在战争中,三千小时的飞行寿命,对于飞机来说管够,而且还多了不少,有那么点浪费的意思。
别惊讶,飞机在战争年代属于消耗品,可不会因为他的造价高,子弹炮弹会躲着它们。
在统计中,不说飞机了,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上了战场寿命也只有不到一百个小时的时间。
所以战场上的武器寿命都是短,而且是更短。
不说别的,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一家制造坦克的拖拉机厂,就处于战争前沿。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坦克,刚一下生产线,连个油漆都不用刷,毛刺都不要磨,开着就上了战场。
甚至于坦克兵不够用,工人会自己开着坦克上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一辆坦克的寿命,会短到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而已。
战争是相当残酷的,飞机也是一样的。
飞机作为一种成本高的装备,在面对残酷的环境,装上去的发动机,根本就不能保证他能够有着和平年代那样的使用寿命。
几百小时,甚至是几十小时的使用寿命都有。
谁也不知道,这架飞机,在他的飞行寿命到达的时候,还在不在了。
那么面对三千小时飞机的飞行寿命,在战争中,这显然是太多了。
说道这里,必须说明一点。
战斗机三千小时的飞行寿命,其实就是苏联制造出来的战斗机标准,当然了后来有所延长,可以达到五千小时。
战斗机的飞行寿命,在苏联看来,没有必要制作得太长。
而欧美战斗机的飞行寿命,却比苏联要长很多。
比如美军在七十年代生产的F—14熊猫重型舰载机,飞行寿命高达五千小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伊朗进口了一批F—14,其他国家都停飞的差不多了,他们前前后后使用了四十多年,还能继续在天空中飞行,进行作战。
还有F/A—18战斗机,看编号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战斗机,但这款战斗机的名字,估计都是知道的。
这款机型就是美军在七十年代生产的航空母舰使用的舰载机——大黄蜂。
这款战斗机的飞行寿命是六千小时。
在这一条中,说一个和平时期的现象。
说隔壁的三哥他们在和平时期,战斗机的使用寿命有些不是很长。
而三哥在引入之后,使用了长达二十年,看着时间是很长。
但他们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却坠毁了一百多架。
所以这个还真不好说,这些坠毁的飞机普遍都没有达到飞行寿命就不能用了。
好了,接着说。
如今的飞机,一代比一代昂贵。
比如当年的大黄蜂出厂价也就两千七百万美元(注意,这是1992年的价格),如今美军新一代的战斗机F35,单机售价就高达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
所以这些飞机能多飞一天,能多延长一点飞行寿命,都可以拉低他们的制造成本。
于是就出现了对飞机的大修和保养,而每次对飞机的大修之后,都可以拉长飞机的飞行寿命。
比如说美军使用的一款叫做F—15E的飞机,最初估算的机体使用寿命就只有七千小时。
当时间走到2017年之后,这些F—15E的飞行寿命全部突破了七千小时,平均达到了八千七百小时。
那么这些F—15E之所以超出了飞行寿命,原因其实都明白,毕竟美军自从建立之后,基本上年年都在对外发动战争。
而美军还将空军作为制胜法宝,地面战争还没有铺开,飞机就已经出动了,而且飞机攻击的时间时长总是比陆军攻击时间长很多的。
比如著名的海湾战争,美军光空袭就用了四十三天,天天出动飞机轰炸对手。
而地面战争呢?仅仅用了不到一百个小时的时间就结束了。
所以美军飞机的使用时间是很容易突破,飞机的飞行寿命的。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拉长飞机的飞行寿命,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美军通过大修和保养,来拉长飞机的飞行寿命,使F—15E突破了他本身的飞行寿命,依然能在天空中飞行。
那么什么样的大修,能让战斗机延寿呢?
这种大修通常情况下,是将整架飞机进行大卸八块的拆卸,然后对一个个零部件,用什么超声或者是X光机的照射,来查看有没有肉眼看不到了裂纹。
这种工作叫无损探伤,如果一块零件很不错,那么就进行一个简单的修补加强效果之后,就被重新塞回到飞机里继续使用。
如果拆下来的零件,一探测损坏情况比较大,那就不用说了,扔到垃圾堆里,从厂家那里重新定做零件。
当然了,在这种大修的背景下,不做点别的就可惜了,通常在大修的过程中,还会为战斗机进行升级。
毕竟二三十年过去之后,技术的积累又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延长了飞机的飞行寿命,但他的技术相对是落后的,不进行升级显然不适应现代战场。
比如美军使用的B52轰炸机。
就这使用时长和美军过度使用飞机的背景,B52轰炸机早就过了飞行寿命了。
面对如此长的使用时间,美军就只能不断的提高B52的飞行寿命,对其进行大修,还不断的对其进行升级改造。
有数据现实,美军对B52轰炸机的大修,会每间隔十年就进行一次。
而这样的一次大修,外加升级改造,可以让B52的飞行寿命再加持四千个小时以上。
如果是这么算的话,估计B52轰炸机使用到这个世纪末都是有可能的。
这一点还得补充一句。
日本的空军有一批F—15J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他们打算将这些飞机的使用期限拉到2045年。
这也是一款老爷辈的战斗机了。
要知道,这款战斗机,日本是从1982年开始装备的,前前后后买的也多足足有二百一十三架。
而F—15J的最初飞行寿命只有四千小时而已,因为这款战斗机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出勤率,所以使用的年限预计是二十五年。
那么F—15J想要继续使用到2045年,显然他们就是对F—15J进行了一个大范围的细致大修,不然是用不到2045年的。
不过,听说他们使用的这种F—15J战斗机大修之后有点不靠谱了,故障率是相当高的,以至于在飞行的时候,都会有零件从飞机上掉下来。
这种故障还让一架F—15J战斗机,在空中直接给解体过。
所以大修确实可以提高战斗机的飞行寿命,但这种强行提升,有时候其实是有害的。
也就是说,大修过后的战斗机,其实是存在安全隐患。
新出厂的F—16可以做到最大九个G的过载,不仅如此,在极端条件下,还可以做到十几秒高达十二个G的过载。
这些数据支撑着F—16是一架优秀的战斗机。
但问题是,F—16一旦经过了大修,强行提升了他的飞行寿命,上面这两个数据,他就完全做不到了。
强行去做,机毁人亡就难免了。
为什么会这样嗯?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飞机看起来很好,和新的没什么两样。
但金属这个东西,可有一个疲劳效应在里边,这种东西是任何金属使用了一定年限之后,就无法避免的。
所以就算是进行了所谓的大修,带着这些伤进行一些过激的动作,显然是不允许的。
最简单的说,F—15C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
在2007年的时候,一架F—15做一个低空盘旋的动作,当时这个动作也就做到了4.5个G的过载。
结果就是机头整体被撕裂,事后进行调查,发现就是金属疲劳导致的这种结果。
其实这样的事有很多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绍兴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