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家全民创业平台,暴雷了,这家公司,就是曾经爆火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
目前,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闭门不出,只与7名代表见面,讨论4个多小时都未达成共识,最后在警方护送下离开,如今下落不明,很多人说他卷钱跑路。
面对上百位供应商持续的围追堵截,后来贝店派来调解的竟然只是个小姑娘。
被供应商轮番质问后,女孩实在没了办法,只好盘腿坐在地上。
被骂惨的贝店,曾经一个季度卖出1个亿,创始人张良伦,上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红极一时。
贝店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主打的理念是流量+卖货。此外,贝店还把开店门槛降低到零,一时间普通人上贝店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为了让用户为平台带来更多曝光,贝店还制订了一个激励政策,只要发展20个以上下线,就能得到200元现金奖励。每升一级得到的返利还会增加。
通过这套玩法,截至2018年12月,贝店用户增量高达1837.3%,这代表着每个用户平均下线发展18个。
从2017年7月正式上线开始,贝店仅花了百天时间,订单量就突破百万,上线9个月,活跃用户数高达5000万。商家POS机
2020年7月,贝店融资金额8.6亿。贝店社交电商平台的美梦,好像真的要成了。
普通人上贝店开店,真的能赚到钱吗?或许最初的确可以。在公众号贝店1688上,店长们分享工资截图,多则六七万,少的也有一两万。
但是,随着一轮轮的疯狂裂变后,贝店用户规模逐渐饱和,贝店开始走下坡路。店主们想赚钱变得越来越难。归结起来,贝店有两大硬伤:
一是涉嫌传销。
为了赚钱,店主们花式营销,到各大网站发帖引流,分发自己的邀请码。
然而,看透了贝店模式的人越来越多,成了割不动的老韭菜,店主们通过拉人头获得的佣金越来越少。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7月,贝店甚至因涉嫌传销,被湖北荆门市场监管局罚了3000万。
为了摆脱涉传危机,贝店取消了会员费,改为免费注册加购买入门礼包。性价比极低的入门礼包,其实还是会员费的变种。
眼看着贝店在法律边缘试探,机灵的店主发现,能赚钱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寻找下线,一股魔幻的创业风气甚至蔓延到了老年人身上。
在评论区中,不少人反应遇到了类似情况:就像被传销组织洗脑了,家里烂水果放不下了。商家POS机
此时的贝店,已经成为朋友圈里人人喊打的存在,大家头疼的已经不仅是怎么赚钱,而是如何防止家人上当受骗。
二是假货泛滥。
拉人头那一套不管用了,那就认真的帮平台卖货吧。
没想到的是,货竟然也出了问题,很难卖动,说好的省钱+赚钱,变成了假货+维权。一位女性用户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维权经历,自购的5瓶兰蔻化妆水,被朋友提醒,疑似假货。
询问贝店客服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直到该用户在黑猫投诉上发起诉讼结果到了黑猫投诉才发现,仅这一家平台,就已经积累458条贝店相关投诉。
除了贝店,贝贝集团旗下以平价著称的贝仓,假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有店主反映,摇粒绒外套、马海毛毛衣都采用了廉价原料以次充好。
连手表的表盘都能装错,代表9的罗马数字装在了12的位置。正品三千多,此处300块,都是假货。
有品牌方举报,贝店在未授权情况下,售卖该品牌的假货。
到这时,用贝店别说月入过万,不亏钱就是胜利。
据不完全梳理,仅在黑猫投诉平台,贝店就有几百条投诉,投诉内容主要是贝店保证金超时不退贝店不退货款等,甚至有商家反映被拖欠80多万元货款。
贝店在黑猫投诉上有大量投诉。而黑猫投诉上,贝店客服几乎都是统一口径回复,亲爱的商家您好,关于您咨询的货款结算问题,已反馈审核部门处理,辛苦您耐心等待,关注处理结果。商家POS机
虽然贝店客服有回应,但是截至8月16日,还有不少商家表示,未收到回款。
通过贝贝官网公布的媒体对接邮箱联系了贝贝集团,询问贝店目前经营状况,以及创始人目前情况。
核心业务摇摆不定,贝店APP界面,沦为导流平台。
贝店的追风口,一直都在做短期规划,什么火就做什么,不火了就转型。
追风口不是问题的根源,盲目才是。
山西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