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时报》制表
本周基金发行迎来一波小高潮。10月17日,市场上共有17只新基金开始发行。10月18日至23日,还将有5只新基金登录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周发行的22只新基金中,12只均为债基,占比超五成。
而数据表明,债基当道的现象是长期的。记者发现,近期基金新发热情整体相对不高,年内市场震荡下新基发行遇冷,债强股弱趋势明显。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近期基金新发热情整体相对不高,年内市场震荡下新基发行遇冷。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10月19日,今年共有1289只新基金成立,成立总规模达1.297万亿元,较2021年、2020年同比分别下降48%和46%,创近三年以来同期新低。
按季度统计,今年第三季度新基金发行份额最多,411只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为4805.12亿元;其次为第二季度,342只新基金发行了4200.25亿元;今年一季度新基金发行份额最少,共发行了419只基金,发行份额为3637.60亿元。
按月份计算,今年6月份是前三季度中新基金发行规模最高的月份,该月新成立了145只新基金,总发行规模为2391.04亿元;其次是8月和9月,上述月份新成立基金总规模分别为1936.43亿元和1441.98亿元;2月份是今年前三季度新基金发行规模最低的月份,该月新成立了70只新基金,发行规模为823.80亿元;此外4月和5月发行规模也都在1000亿元之下。
从新成立基金规模上看,债券型基金也十分能打。Wind数据显示,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榜单前十中,债基占据了八席;在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榜单前二十中,债基有15个;在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榜单前五十中,债基有41个,占比为82%。
就算在今年新发行高点的6月,债基也占据半壁江山。Wind数据显示,在6月份成立的新基金中,成立规模前三十名均为债基。其中发行规模排名前6的新基金均为同业存单基金。在6月份成立的145只基金中,15只同业存单基金当月发行总规模达到了1033.60亿元,接近该月新基金成立总规模的一半。
不仅在数量和发行规模上领先,债券型基金业绩也跑赢其他类型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最高,为1.53%,远高于股票型基金的-19.27%和混合类基金的-13.65%,也比货币型基金1.45%的平均收益率要高。
其实从今年的权益市场表现来看‘债强股弱’很正常,跷跷板效应明显。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相较于股基,债基更加平稳。从每周、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中枢来看,债基的变化仅有0.5pct-1pct,而股基的变动幅度则要放大十倍,更加符合国人的风险偏好。
自购降费,基金公司花样自救
而记者也发现,很多基金公司为自救,选择购买自家产品彰显投资信心。10月19日,银华基金、中融基金、兴证证券资管、永赢基金、招商证券资管等纷纷宣布自购。最新数据显示,本周以来已有包括公募、券商资管、私募在内的26家机构宣布真金白银购买自家产品,合计总金额达到18.1亿元人民币。
除了自购以外,还有基金公司主动降低基金产品费用率来打折促销。近日,诺安鑫享定期开放、中加颐享纯债等多只纯债基金发布调低基金费率公告。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近30只纯债型基金产品实施降费举措。
在当前整体基金市场遇冷的情况下,降低费率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大大减少基民的申购成本,对于提升持基体验有非常好的帮助。随着国民理财意识、投资知识储备的增加,市场可选的投资品种大大增加,为了在基金产品同质化的情形下吸引力、竞争力等方面有优势,降低费率将是大势所趋。雒佑进一步分析。
山西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