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际,思无涯。
投稿邮箱:tianyazazhi@126.com
点击封面,一键购买
照相馆手记(2019)
自从1992年我在融安开第一家照相馆至今,不觉已经二十七年了。
在这二十七年里,我先后在融安、永福、临桂、柳州、鹿寨好几个县市,陆续开过十家照相馆。
我没料到我竟然飘泊了那么多地方,开了那么多家照相馆。
1992年:融安桥头照相馆
融安桥头照相馆在广西融安县城的河西桥头,它是我开的第一家照相馆。
在这之前我是国企安徽省马鞍山市硫酸厂的一名产业工人,在1990年分配进厂的一年里我先后干过捣料工、锅炉工和宣传干事。后来,当党委书记打算把我调到党委办的时候,我却不辞而别,来到了我的老家融安县城,干起了个体户。
那时我的小孃还在马鞍山市金笔厂,她说她那会最担心的是突然在报上读到我被厂子除名的通告。
1990年代初,人心涌动,社会不安,经商的大潮席卷中国,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人人都口不离经商,不管在不在商都谈商言商。经商成为热门话题、时髦话题。人心思动,凡是有本事或者自以为有本事的人,都悄悄在做着下海的打算,很多人已经实际行动了。他们或者申请停薪留职,或者干脆不辞而别,下海经商,遨游商海。
年轻的时候,做人,做事,真是很洒脱,说走就走,说干就干,毫无顾忌。
在融安开桥头照相馆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只是我的一时之为,最多也就两三年,等我赚了钱了,发了财了,还是会回厂上班,还是会回到体制内,做回宣传干事。许多人不正是这样么?当夤夜之时,夜深人静,干完了一天的活,头脑放空,有时会突然设想到我也许从此再也回不到工厂了,再也回不到体制内了。这时,心头就生出脱离集体,被集体遗弃的虚空和害怕,不敢深想。
融安桥头照相馆生意很好,每天顾客经常排着队让我照相。我很快感到我的荷包有点鼓起来了。
这时父亲说,这样还不行,还应该有更大发展,还应该挣更多的钱,更快的钱。
我觉得很对。
想到要做彩扩就让我兴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摄影行业,彩扩才是一门真正来大钱的生意。
但是当时我对彩扩一窍不通,我问父亲,我能做么?
父亲说,别人能,你又不笨,你也能。
我想想也是。
但是做彩扩需要买彩扩机,得拿出一大笔钱,我们有么?
父亲说,没钱我们可以融资,与别人合伙。
父亲找到了我的姑妈,与姑妈一拍即合。
当时姑妈的儿媳也就是我的表嫂正下岗在家,正为无事可做而苦恼、迷茫。
表嫂就与我合了伙。
合伙我们也还没有足够的钱,只够买下一台二手彩扩机。
父亲说,要使彩扩机利益最大化得去个还没有彩扩机的空白市场。
我认为很对。
当时融安已经有了一台彩扩机了,我到周边县城看了看,永福县还没有彩扩机,我就关了桥头照相馆,转战永福县城了。
真没想到我开的第一家照相馆,只经营了短短一年,就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关张了。
融安县城
1994年:8号冲印部
我们来到永福,租下了永福农行的一间门面,开起了一家名叫8号冲印部的照相馆。
这个十分奇怪的店名,是我起的。
来到永福后,一直也没为起个什么店名设想过,直到我填工商登记申请表时,要填店名栏目时才不得不想到。我是军人出身,拿着笔,想起了军队的各种番号,觉得很有意思,便决定用个类似番号的名称来做我们的店名,于是就起了一个8号冲印部。
我真有点懊悔,起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店名。可是,不好改了。
好在我们是独家经营,就算这个店名拗口、莫名其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还是让人们知道了我们8号冲印部是永福唯一一家具有彩扩机的照相馆。
那时的市场,有彩扩机和没彩扩机的照相馆,是一个分水岭,是完全不同的档次和重量级。在生意上,有彩扩机的照相馆远远把没彩扩机的照相馆甩出几条街。顾客拿着一个胶卷,首选的总是有彩扩机的照相馆。就算这家照相馆在很远很偏的地方,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四处找来。
8号冲印部很快就顾客盈门,每天从早到晚顾客都排着队洗相片、照相。人手不够了,姑妈和爹妈前来增援。姑妈是个手脚麻利的女人,几乎能一个顶俩。她在后台管我们的后勤,买菜、煮饭、洗衣,前台还要帮衬我们的生意,招呼顾客、安排照相、接收胶卷、发相片、收相片。
表哥在柳城银行工作,原来是做电工,后来为了能够有连续的休息日,主动申请当了内保,干上了别人不愿干的三班倒的工作。这样倒班就有连续三天的休息日,他就利用每次倒班出来的这三天时间前来帮忙,他在我们店的工作是当我扩相的时候,为我切相片、分相片,加药、加水。他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我们店里的彩扩机还在轰隆轰隆开动着,甚至一夜不息。
生意太好了,太旺了,是好事,也不见得完全是好事,人真累啊,有点快顶不住了,我向姑妈提议请人。
姑妈听到我提出要请人,慌了神,坚决不同意。她担心害怕,请了工人,自己不就成了资本家、剥削者吗?
最后终于顶不住了,由于长期劳累,特别是长期没能正常开饭,我得了胃病,终于病倒了,胃大出血,最后人陷入了昏迷,紧急送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我倒下了,8号冲印部没了顶梁柱,没人会做彩扩,便也倒下了,不得不关张。真是令人伤感啊。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40年大型展览时光博物馆中老式照相馆的拍照背景。
1996年:河东照相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胃出血住院在医生的治疗下,终于止住了。我住了一个月院,回到了融安,什么也不能做,只养病。开始发觉自己竟几乎连路都走不了了,脚软软的,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像踩着棉花,靠母亲帮扶着,才勉强能走几步。人是多么脆弱,没病的时候没感觉到,病了才发现,才感受到人的生命是如此弱不禁风。
整整休养了一年身体得到了基本恢复,就坐不住了,想从头再来。这时表嫂已经回到柳城,虽然她自己没有技术和能力做彩扩,却也开起了一家照相馆,生意也很红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做什么不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呢。我的大病已成了我们两家人之间的心病,合伙再也不可能了。我决定另起炉灶重开张。父亲坚决不同意我再外出了,我只好在融安的河东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河东照相馆。
房东是一个老头,常到我的店来同我闲聊。有一次聊着聊着,他突然说,你是罗殷的孙子吧?我有点迷茫,罗殷是谁?他看见我有点茫然,并没有作出他预想到的应答,也有点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但是很快,他觉得自己不会错,他说,一看你相貌就知道是罗家人,是罗殷的后人。我讪讪地,仍然不知道怎么应答。我确实是罗家人,可是我怎么就一定是罗殷的后人呢?他说,你祖父罗殷那时做点小生意,经常挑着一副货担从我家门口走过,说起来我还欠着你祖父的钱呢。有一次他挑着货担走过的时候,我要了点东西,可是没有钱,就没有付款,你祖父真是好人呐,我没有钱,他也把东西给我了。
三墩老照相馆,位于杭州拱墅的陈家桥南街9号,建立至今已经有整整60年的历史了。
1998年:春光照相馆
帮表哥开了有一年多彩扩部,并教会了他们彩扩,寄人篱下的生活终究不是我的追求,我就离开了他们回到了融安。
唉,几经周折,几年过去了,我不仅没有富起来、荷包鼓鼓,风风光光,居然沦落到为人打工,几乎身无分文。
在柳城一年多,只在临走的时候表哥才付了我应得的工资,此前只管我吃住。
这一次真的感到四顾茫然,有点身心俱疲。这应该是我人生又一个低潮的时候了。这时真有点后悔从硫酸厂贸然出来,如果我不离开硫酸厂,应该是硫酸厂党委办主任了吧。想着这些就有点自嘲:谁想到我如今竟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这么个下场呢。
可是我绝对不会再回硫酸厂了,这时我真正明白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回不去了。
我在融安的街头游走着,失魂落魄,没有出路。由于我去柳城帮工父亲不同意,我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僵着,彼此一直冷战。我没有可以依靠了。我想我还是开一家照相馆吧,盘算了一下口袋里的钱,勉强还可以开起来。
这回,我在河西租到了一间门面,经过简单地布置,把春光照相馆开起来了。
春光照相馆离我最先开的桥头照相馆只拐了个弯,相距几百米远。可是就是这一个弯,几百米的距离,人生已经是两重天了,而生意也是两重天。我在桥头照相馆那些风光的日子,那些顾客盈门的日子,却不再来了。像开河东照相馆一样,春光照相馆开张起来,依然顾客稀少让我弄不明白。
虽然生意不好,赚钱不多,生存总算没问题,每个月赚到的几百块钱,还足够应付生活,但是要想依托这样的收入而发展,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在柳城打工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遭遇使我爱上了写作。柳城办有一份《柳城报》,我偶然读到了,觉得我也能在上面登一登文章,从此便开始了写作。回到融安开了春光照相馆,生意冷清,却有大把时间。我便一边做生意,一边用上这大把时间写作。
过了不久,主任又上门来了,让我好感动,他问我考虑好了没有。他建议说,不然你先把你的档案放柳州市人才中心托管,再说吧。
主任以为我仍不愿意,又走了。
这时我有点后悔,我有点想喊一声,主任,我愿意。
主任走了以后我告诉自己,主任再来一次,我一定鼓起勇气答应他了。
可是,主任再也没来了。
很多年以后我把这段故事告诉了静子,静子听了,立即为主任不平,她说,你真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呀。
我嘿嘿地傻笑。
这天,他居然去柳州买回了一套二手彩扩机。他说,你拿着这套彩扩机,好好干吧!
我在生意上因为没有启动资本,已经完全无力改变自己的境况了。父亲又默默地拉了我一把。
我接受了。但是,我不愿再在融安开照相馆了,我要拿着这套彩扩机去开拓一个新市场,去开拓一个空白市场,幻想自己在新市场里,再次滚滚财源。
于是,营业了一年多的春光照相馆又被我主动关张了。
2000年:临桂天天彩扩部
临桂县城离桂林仅八公里,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完全被桂林这座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成了桂林的卫星城,它的经济是残缺的、不成体系的。我来到临桂的时候,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行走着,希望找到像在别的县城那样轻而易举找到的商业中心。可是我在整个县城走来走去,也找不到一个县城应该有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但是我确定临桂没有想象中的商业中心,也就没有彩扩部,仍是一个空白市场。这时,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要想在某个县城找到一个仍没有彩扩机的空白市场,已是凤毛麟角。我别无选择,遂决定把我的彩扩部开在临桂。其实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为什么不跟着变化呢,为什么一定要到一个所谓的空白市场呢?
好在临桂是个空白市场,我在这里做彩扩是独家经营,机器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很多顾客也知道,可是无可奈何,他们想照快相,想要快洗相片,到我店来仍然是最优选择。
可是这种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普及,也有了变化。其他照相馆没有彩扩机,以前没办法最快地服务顾客,但进入2001年,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在摄影器材上开始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码相机。数码打印机进入了市场,一举改变了摄影彩扩行业的市场格局。现在,一家照相馆只要装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打印机,不再依赖彩扩部也一样能向顾客提供最快捷的照相服务了。彩扩部从照完相进入冲胶卷程序,到出相片最快也得四十五分钟,而使用数码设备,从照完相到用数码打印机打出照片,几分钟就可以搞定。幸好,尽管数码相机和数码打印机的组合,使照相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在照快相时——可以不用依赖彩扩部晒相了,但是其他晒相业务还是得依赖彩扩部。数码打印机打出的相片有着许多缺陷: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批量打印速度慢,不可能胜任批量生产;最致命的是第三,由于打印机是用墨水或者颜料作为彩色材料,保存性差,快的话不出十天相片就会褪色。这些缺点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市场的发展和扩张。直到今天这些缺点也没解决,使得传统的用银盐工艺冲印照片的彩扩业不至于全军覆没。
由于数码产品的冲击,使得传统彩扩机的售卖价格直线急下,可以说是断崖式跌价,以前一套二手的进口彩扩机最少也要十来万,现在三四万就可买到。进口彩扩机虽说是二手的,使用起来却比一手的国产机更稳定,更耐用,故障率更低,而且最主要的是,生产出来的相片,质量远远高于国产机。我算是因祸得福,这时我口袋里已经有了些积蓄了,趁着这个机会花了三万元,迅速购进了一套诺日士901型彩扩机,完成换代。使用上了进口彩扩机,再也不用担心机器出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了,再也不用担心相片在冲洗过程中总是卡纸了,顿时心情无比地轻松。
由于用上了进口机器,县城里的各个照相馆也开始把他们接下的冲印胶卷、相片的业务转给我们做了。我们的业务大有起色,开始向临桂摄影彩扩业的龙头发展。
2003年:柳州天天照相馆
在柳州市找门面的时候,先是在东环找到了一间,与房东谈妥了,可是准备签合同时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交押金,便坐车去银行取钱。公交车途经屏山大道时,晃眼看到车窗外有一处门面贴着门面转让的字样,遂下车寻看。这一看,改变了要在东环租门面的主意,决定租赁下屏山大道上的这间门面,并即刻与房东签下了合同。
这样一个偶然,改变了我今后的命运走向。
在柳州,由于有了诺日士901彩扩机,除了做好店面业务,我们更向各家照相馆争取业务。在我们周边有二十来家照相馆,他们没有彩扩机,冲印照片得依赖有彩扩机的彩扩部。我们来到柳州后就瞄向了这些照相馆,一家家地向这些照相馆发价目表,并请了工人上门接相片、送相片。当时在这个片区已有一家彩扩部在做这个业务,和我们形成竞争关系。我们价低质好,很快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一家照相馆有充足客源,每天平均收有一千多张相片,节假日更是达到五六千张,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客户,我们在柳州的生意与在临桂时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时,市场由最初悄然的局部的变化,仿佛在一夜间就迅速走向全面的改变,胶卷时代在2005年面临末日。在短短的一年里,胶卷时代居然就成为了过去的时代,不仅是衰颓,而是几乎完全溃败,被数码彻底取代、终结。照相彩扩行业迎来了全面的数码时代。
我们的诺日士、意达这些只能冲印胶卷的传统彩扩机,在2005年末,由于几乎再也没有胶卷冲扩,而不得不停机了,成了废物。很快它们的命运就是被我们当成废铁处理了,以每台一千元的废铁价格,卖给了上门收废品的人。那天看着收废品的人上门,当着我们的面把当初这两台花了巨额真金白银买下的彩扩机当破烂,叮叮当当敲烂,大卸八块,装车拉走,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难过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静子后来说她偷偷地哭了,我的鼻子也发酸。这些彩扩机曾经是我们的命,是我们的立命之本,谁能料到这么精密、贵重的机器最终竟成了一堆废铁。
我们又回到了照相馆的原点,为顾客照相又成为了我们的主要业务,数码彩扩机动辄百万元的售价,我们只有望机兴叹,有心无力,请的工人也不得不辞退了。
辞退了工人,我和静子两个人守着这家照相馆仍显得多余,无事可做,单纯做照相,外加偶尔接些洗晒的相片,一个人就足够了。静子说,再去开一家照相馆吧,两个人每人分别开一家,可以得两份收益。我想也是,决定再去开一家照相馆。
2005年:柳石路照相馆
我跑到柳石路,看中了柳石路上的一家门面,租赁下来,取名柳石照相馆,就开张起来了。
柳石照相馆在柳石路的中段,周边已经有两家照相馆,柳石照相馆开起来,就是第三家了。这两家照相馆原先我们做彩扩时都是我们的客户,现在,彼此却成了竞争对手。其中有一家的老板从此和我老死不再往来,认定我是来抢他的饭碗,对我恨之入骨。
2006年:东环照相馆
离开了柳石照相馆我便到东环路上去开起了东环照相馆。一开始来到柳州我们就打算开在东环的,只是偶然看到了另外的选择,才放弃了东环路。现在,我终于在东环路开起了照相馆了。
东环路已经算是柳州市的郊区,虽然随着这几年城市的扩张,人口的流入,东环片区越来越像城市了,却还是城乡接合部。这里不远处还有农民的菜地,朝霞、晚霞照着菜地,照着挑着粪桶、水桶来来往往的农人。阳光把他们照成薄薄的剪影,像贴在生活里的一幅画,看着恍若隔世。我小时候也曾这样挑着粪桶、水桶,早晚在菜地里浇灌,看着一天天生长出来的菜苗、豆蔻,心中喜悦。那些最终长成熟的菜蔬:豆角、茄子、青菜、白菜……满满地捧在手里,感到心里是多么的踏实、实在。现在,我坐在照相馆里却感到无比的虚空,捉摸不定。
原先我以为我会一辈子干照相这行了,在开始入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发觉摄影业是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行业,是一个创造财富机会的行业。可是,只是经过短短十多年,摄影业居然就成为了夕阳产业,朝不保夕,随时被时代淘汰。
有时也想转行,可是最终又感觉难以转行,不知道自己还适合干什么,只有继续在摄影行业里挣扎。
2010年:鹿寨天天彩扩部
鹿寨离柳州有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约有四五十万人口,是柳州地区的一个大县、强县,人口多,工业发达。柳州地委撤消的时候,曾经传说要搬到鹿寨建立一个地级市。最后,柳州地委没有选择鹿寨,而选择了来宾建立地级市。当时,来宾的整个市政建设、经济建设都不见得比鹿寨好,可是自从来宾设市后,发展迅速,渐渐就把鹿寨甩开了。鹿寨没能如意建市,失却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眼看着人家来宾绝尘而去,却无可奈何。尽管如此,鹿寨仍然是一个比一般县更大的大县。
我一直觉得鹿寨是个好地方,离柳州近,工业发达,人们收入相对高些。
关了东环照相馆后,我回到了天天照相馆,和静子两个人一块经营天天照相馆。可是,如果维持现在的状态,实在并不需要两个人,有一个人实际属于隐性失业。我们决定对照相馆的经营做延伸和扩展,扩大经营和业务范围,变隐性失业为有业。
首先想到的是增加打字、复印的业务。当我们把打字机、复印机买来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仿佛一夜间,所有的照相馆也都做了这种业务的延伸扩展。
所有的相馆和我们面临的境遇差不多,想法自然也差不多,差不多在同时购买下了打字机、复印机,增加了打字、复印业务。
我们增加的这两项业务因为太多人做了,结果收益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这时,静子突然想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做彩扩。她在网上搜到信息,片夹改装的数码彩扩机,现在几万元就可以买到了。
这让我无比心动,自从传统彩扩退出市场后,我以为我再也不可能回到彩扩上来了。激光数码彩扩机多贵呀,动辄百万元,对我们是天文数字,不敢想了。现在,我突然看到又可以重回彩扩了,我始终认为在摄影行业,做彩扩才是来钱的项目。
我到南宁售卖片夹数码彩扩机的公司去看了看,看到一台片夹数码彩扩机正在出片,靓丽的数码照片一张张从出片口吐出来,让人眼花缭乱,心动不已。我把这些照片挑了几张作为样片带回柳州让静子看。静子看罢觉得很好,虽然与激光数码彩扩机有差距,但可以接受,我们就买回了一款富士248片夹数码彩扩机。
机器运回了柳州,运行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尽管如今我们店再度拥有了彩扩机,市场却已今非昔比,并没能带动顾客前来消费,扩片的业务少得可怜,有时少到甚至都开不起机,让我们犯愁。没想到数码产品不但淘汰了传统产品,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晒相片不再一心一意要选择有彩扩机的店铺了。方便、便捷、节省时间才是人们的首选,晒相基本都就近找地儿晒了。这是我们买248片夹数码彩扩机之前没有想到的。
顿时,248片夹数码彩扩机成了鸡肋。
这就促使我们要花心思把这根鸡肋变成可口美味,决定把机器搬到鹿寨去寻求发展。
一般一个县城总有两三家彩扩部,而鹿寨这么大的县,当时却只有一家彩扩部,我们正可以插足。
我让静子守在柳州,自己跑到鹿寨开业了一家鹿寨天天彩扩部,主营照相和彩扩,兼营打字、复印。
这是我自从1992年开起第一家照相馆后开的第九家照相馆。时间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而我自己的人生却一直在生活的漩涡里打旋旋、喘息、挣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这正是真实的人生吧。
鹿寨天天彩扩部开张起来生意果然不错,好多年都没有逢着这般热闹的场面,这么忙碌的生意了。一个人忙不过来,立即招兵买马,聘请员工。十多年前我和表嫂在做8号冲印部时,怕被人说成是资本家、剥削者,不敢聘请员工,致使结出恶果。这次我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了。
经营不到一年,为了更上一层楼,我立即对彩扩机更新换代,购买了一台富士330激光数码彩扩机,虽然我们还只买得起二手的,可是在出片质量和出片速度上是片夹机远远无法相比的,而在鹿寨的另一家彩扩部还用着片夹机,我们顿时有点一骑绝尘的感觉了。
正当我们店春风得意时,新一年度的门面租赁合同到来了。房东把合同拿给我看时,让我心一沉:房租居然直接翻了一番!而且没有任何协商,要么就签下合同,要么就走人。我别无选择,拿起笔签了。
翻一番的租金,也还承受得起。开年依然风生水起地做着生意。这一年虽然房租增加了一倍,收益也还不错,风风火火就过去了。
当我看到接下来的第三年度门面租赁合同的时候,冷汗都快冒了出来:又是一份房租直接翻番的合同!我们这一排门面都是同一家公司的门面,我去向周围几家门面的老板打听,他们的遭遇也一样,房租直接翻番,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我无语,沉吟了几天,还是把合同签了。
这一年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经常顾客盈门,可是做得的辛苦钱大多交房租了。
2014年:安卓艺术摄影工作室
安卓艺术摄影工作室会不会是我开的最后一家新照相馆呢?我不知道。
我把富士330激光数码彩扩机搬回柳州后,我们别无选择,不能让彩扩机又成为一堆废铁,只有在柳州再度做起了照相馆的生意。而有了激光数码彩扩机而不是片夹机,我有勇气去争一争生意的份额。这一争局面竟然意外好,我们的合同户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家,我不仅不再隐性失业,店里还需要更多员工,我们聘请了扩片员、接片员、送片员等,把一个店的架子搭了起来。我们柳州天天照相馆原来在业内是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照相馆,经营面积二十平方米,生意也很一般。现在,生意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事先没料到我们居然会有这个局面。照相彩扩业已经完全是一个夕阳产业了,居然还能红火得起来,我心里既喜也忧。生意好自然心情就好,但能做多久?这样美好的局面还能维持多长?不知道。
在2014年,国家出台了促商政策,其中一条是允许和鼓励个人在社区、小区甚至家里开办经营场所。
我听了一愣,不明白静子为什么要这样。
静子说,反正申请执照又不要交费、交税,留下来不知什么时候用到呢。
我想也对,就去申请了。
交申请书的时候还要递交一份全栋楼所有住户的同意书。平常我和邻居几乎不打交道,许多都不认识,有点为难。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我有点懊悔以往太不跟各位邻居亲近了,现在有事了,才去求人,人家会理咱的茬吗?不管怎么也要硬着头皮上门啊。
我就一家一家挨门挨户请求邻居们签字同意。
邻居们看了看我的请求同意书,一点也没有给我设置障碍,更没有一个人拒绝,都十分友好地微笑着拿起笔,在同意书上签了字,有的还提醒说,光签字成吗,是不是还应该签上身份证号呢?我说,不用,不用,这样就行了,挺麻烦大伙儿的了。邻居们都道,邻里邻居就别说这见外的话了。邻居们真好,让我感动。
来的是一位女孩。我陪着她一层层爬向我们在七楼的家。爬到四楼,这位女孩已经气喘吁吁了,停下来喘气。
继续?我笑着问。
继续继续,她有上气没下气地应道,手撑着膝盖喘息着。
对呀,我答。
她微笑着说,现在数码时代了,你们开照相馆连暗房也不需要了,省事多了,简单多了。
她说,成了,过两天来领执照吧。
静子回家来看到了,就认真地左看右看,最后说,你看,你不觉得这墙上多了这一道摆设,怪怪的吗?
还真是,静子不说我还没留意,她一说,我真就感觉到了。
《天涯》2022年第5期简介及目录
山西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