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支付领域又出千万级罚单。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网站显示,银盛支付被罚2245万元,创年内支付领域罚额新高。
1
年内最大支付罚单 如何避免二次翻车?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时任银盛支付董事长陈敏,负直接责任,被罚44.9万元。

3月31日,银盛支付方面回应媒体称,该罚单发生在历史业务检查中,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但相比整改,如何把好风控篱笆、防范未然、杜绝再犯更为重要。
早在2018年,其就领过一张千万级罚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银盛支付累计收到近20张罚单,且不乏一些罚因的重复交织。
如早在2017年7月13日,就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银盛支付被罚9万元;
2017年12月,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银盛支付福建分公司被罚140万元,并对1名相关责任人员罚款13.5万元。
2018年12月,厦门分公司被处人民币58万元罚款。
2019年11月,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河北分公司被处以罚款168万元。
2020年4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照规定推送可疑交易报告,银盛支付总公司被罚40万元,时任董事长李鲁被罚2万元。
2020年11月25日,因未对实体商户收单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务,发现客户疑似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银盛支付被罚没304.26万元。
2022年1月7日,央行青岛中心支行披露,因收单银行结算账户设置不规范以及为同一商户多次入网、分配不同商户号,银盛支付青岛分公司被责令整改,被罚9万元。
1月19日,银盛支付还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20年报,被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龙岗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当然,频频领罚也侧面反映出监管不断加码。
2021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频现大额罚单。
8月,瀚银科技因涉及4类违法行为被责令限期改正,处1406万元罚款。
12月,杉德支付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以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交易,被央行上海分行罚没合计889万元。
进入2022年一季度,监管依然高压。央行共计发布23张罚单,涉及20家支付机构。其中包括2张千万元级别罚单、8张百万级别罚单,合计罚金超6545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6张罚单、罚单金额超8832万元相比,罚金有所下降,但罚单量、涉及机构上升。
重罚背后,亦有良苦用心。
梳理违规类型,主要集中在收单业务和反洗钱方面。
以2022年为例,快钱支付也受到千万级罚单,原因与银盛支付高度重合,即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四项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7项行为之一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梳理近几年中国反洗钱报告,罚金也是水涨船高。2018年,针对违反反洗钱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罚款金额合计1.66亿元。2019年为2.15亿元,同比增长13.7%。2020年更达5.26亿元。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联合印发《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3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等纳入监管范围。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反洗钱亮剑,第三方支付可能是反洗钱的薄弱环节。他们的跨境支付更加便利,利剑之下更应把好反洗钱关,从支付系统、支付程序、支付方式以及支付的技术等层层设防。
3
退费难诟病 警惕品控漏洞
官网显示,银盛支付是银盛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已形成金融、通信、投资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态势,致力成为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集团。
在互联网金融爆发增长的2015年,银盛集团推出支付+网贷、支付+通信、支付+征信等支付+场景拓展,收获一波强势增长。
董事长陈敏曾公开透露,银盛在尝试支付+保险行业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保险公司也引入进来,在流量入口上,无论是做宣传,还是最终交易完成,都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其表示,保险也希望切入到更多场景,而支付是自带流量、自带入口的。
2021年,银盛支付推出了银盛立码收、银盛扫码全能王POS机、银盛收银机等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包括小Y掌柜、E付文娱、银保通等,涵盖房车、通讯、快消、制造、零售批发、餐饮、保险企业等行业。
业务可谓风生水起,然用户端诟病也不少。

有媒体报道,银盛支付曾回应称,公司对于服务商市场及业务拓展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严禁以欺诈或诱导等方式进行业务宣传及推广,一旦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对用户投诉,将积极处理,坚决维护和保障用户的权益。
态度值得肯定,只是上述用户遭遇并非个例。
黑猫投诉显示,截止4月13日14时,累计投诉5237条,不少指向银盛支付POS机业务,涉及虚假宣传、诱导办理、违规收押金、私自扣款等。
不少用户投诉称,服务商以收取服务费、激活费、押金等名义,对首刷款项不予退还,金额多为299元、399元。
如何妥善处理、查漏补缺,等待银盛支付答案。


4
守好口碑生命线
行业分析是于盛梅表示,POS机的线下收单业务,是支付机构一项重要盈利点。但同样是一项高危业务,涉及受众广泛,第三方机构要想不产生乱象,必须在外包伙伴挑选上把好关、形成一套成熟内控机制。上述问题背后,也反映出相关支付机构风控体系不健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规展业等方面有提升空间。
没错,毕竟这也是一个流量窗口、形象窗口。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合规经营是红线、用户口碑是生命线。
如今,防风险、治乱象已是行业主基调。强监管背景下,赚取增值服务费、转向B端和跨境支付成为支付机构发力点。但这个业务发展依赖庞大的市场需求、用户口碑体验是成败关键,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更严更高。
一旦为追短利短益放松警惕性、甚至侥幸触险,无疑火中取粟,最终得不偿失。
如何守好生命线、合规红线,银盛支付任重道远。
本文为首财原创
泉州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