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际,思无涯。
投稿邮箱:tianyazazhi@126.com
今日推送雍措《七个消失的故事》,以飨读者。
散文新锐榜2022
七个消失的故事
一
降泽是阿妈去地里撒青稞时生下的娃。生降泽的那天,全凹村的人都在地里撒青稞。这天是尼玛村长请格勒活佛打卦算出的春播日。尼玛一回凹村,挨家挨户把这个春播日说给了凹村的人听。听完尼玛带回来的好消息,村人的身子朝向格勒活佛身处的寺庙双手合十,鞠躬,嘴里默默念诵着六字真言。等尼玛走后,他们回到屋里,净手、煨桑、诵经,感谢格勒活佛为凹村选定的春播日。凹村每年的春播日都是请格勒活佛打卦算出的,这么多年有格勒活佛的加持,凹村播种的青稞很少遇到干旱和虫灾,青稞长得郁郁葱葱,每家每户的粮仓被丰收的粮食装得满满当当的。生降泽的那天,朝霞把远处的雪山涂抹得红红的,雪山顶上悬挂着一朵像马匹的红云,马匹上驮着一个人,他朝着凹村的方向张望,仿佛是一个即将远道归来的人远远看着凹村。当时凹村的人都在忙碌着这天的春播,煨桑、备马,从经堂里取出被祈福了一年的种子放在自家的马背上。人们在忙碌中都看见了那朵红云,无论是正准备出门的人,还是已经在路上的人,都放下了手中正在忙碌的事情,驻足,对着那朵红云念诵起了六字真言。有一朵像人骑着马的红云向凹村张望,人们更确定今天是播种的吉祥日,一边说着祈福吉祥的话,一边向自家空了一个冬天的青稞地走去。那天全村人念诵六字真言的嘤嘤声飘浮在凹村的上空,仿佛凹村在这个早上发出的一种声音。那朵红云是在凹村人的诵经声中慢慢消失的。降泽的阿妈身子笨重,走在最后。降泽的阿爸和爷爷等不及,赶着驮着青稞种的牦牛走在了前面。降泽的阿妈走到一棵老树下时,走不动了,她感觉降泽在自己的肚子里动,随后是一阵连着一阵的痛。她后悔没听降泽阿爸不让她下地的话。她扶着老树喊降泽的阿爸和爷爷,声音颤颤的,没传出去多远,就被晨风吹断,落在了离自己不远的地上。降泽的阿爸和爷爷早就走到前面去了,一条通向青稞地的路空空地摆在那里。降泽的阿妈知道,今天是凹村忙碌的日子,不会有像她这样一个人迟迟地落在最后。降泽的阿妈满头大汗,她感觉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正在慢慢打开。这种打开是一种她没办法控制的打开,这种打开是一种就快撕碎自己的打开。她快昏过去了,但是她知道无论怎样,她都不能让自己就这样倒下去。眼前是一棵早年枯死的老树,树的根部有个大大的黑洞,降泽的阿妈忍着剧痛,慢慢爬进黑洞里,在那朵红云消失的时候,她在这棵枯死的老树的洞里生下了降泽。降泽的第一声啼哭是从一棵枯树里传出来的,直直地、嫩嫩地顺着一棵空心的枯树传向半空中。后来,降泽在凹村慢慢长大,长得不声不响的。我们都没注意降泽的长,一个娃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的成长,一两天没见就马上变了一个样。娃在小的时候,除了自己的家人会天天盯着看——特别是有些心虚的阿妈,生怕自己的娃长着长着就长成自己偷偷相好过的那个人的样子了——外人是不关心别家一个娃的成长的。外人不太关心的原因是外人不可能每天盯着别人的娃看,反正几天不见一个娃就变了,过几天不见又变了,自己记不住一个娃的变,干脆就等这个娃长定型了,才慢慢去记住这个定型的人。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是定型的,看过几茬生死的人总结说过,一个娃会走几步歪路,会说几句嫩话了,这个娃其实就定型了。这些人说,不信你们看,一个娃在凹村刚走出一两年的步子和这个娃在凹村活过几十年之后走出的步子的姿势是一样的,一个娃刚学会说话的样子和这个娃在凹村活过几十年之后说话的样子是一样的,一个人几岁和几十岁的差别就在于骨头长粗或长大,身体长胖或长瘦,皱纹长多或长少,其他是没什么变化的。只有一种情况会改变一个人的生长,就是一个人生在凹村,后来却不在凹村生活了。这样的人,他在外面踩的路和在凹村踩的路不一样,他在外面说话的语气和在凹村说话的语气不一样。他在外面听见的声音和在凹村听见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再回凹村,无论怎么纠正他都回不到从前了。降泽长大后可能也听过几茬生死的人说的这些话,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降泽,他问我,生他的那个树洞可不可以让他走出凹村?我抬头望望那棵树,那个树洞在降泽成长的日子里,没什么变化。那天那个树洞陷在黑蒙蒙里,一只喜鹊站在树上,一会儿飞到地上,一会儿又飞上树顶,偶尔的叫声落在越来越深的黑里,很快就消失了。我告诉降泽,树洞是喜鹊的路,不是他的路。降泽听完我的话,死死地盯了树洞好一阵子,最后他告诉我,喜鹊有路,他就有路。这事没过多久,降泽就在凹村消失了,没人看见降泽走出凹村,但降泽就是不在了。降泽不在凹村的那天,雪山顶上又出现了一朵像马匹一样的红云,上面驮着一个人,只是这个人不再向凹村张望,而是缓缓朝远处走去,直到消失。那年,降泽十二岁。
三
我不知道措姆在哪里,很多人都不知道措姆在哪里。有人说措姆早死在了十年前,也有人说措姆没有死,路过措姆以前生活过的房子,总觉得那座荒废的房子里有人住,房子里偶尔传来水缸里舀水的声音,不过仔细听那声音又没有了。也有人说,措姆不可能生活在那座房子里,一个人十年不可能不走出房子,她总得吃东西过日子,可谁都没有看见过她家的烟囱里冒过一次烟。还有人说,一节烟囱冒没冒烟有时还真说不准。凹村人做饭都在一个点上,即使有几个急性子和慢性子的人哪天没有按这个点做饭,他们也不会拖得太长。也就是说,凹村烟囱里冒出的烟基本都在同一时间,不过凹村好事的风,特别是人做饭的时候风最爱来,仿佛凹村的风也是来蹭人的一顿饭吃。风一来,凹村上空的烟就乱了,谁家的烟囱冒没冒烟谁知道?说到烟囱,人说措姆以前最爱她家的那个烟囱,措姆给人说过,人与人之间比要在烟囱上比,烟囱是朝天长的,烟是往天上升的,一家人的气和话都可以通过一座房子的烟囱和烟捎到天上去。措姆每年都要请人修整一次烟囱,每修整一次,人们看见措姆家的烟囱又往上升了一节,措姆家的烟囱是凹村最高的烟囱,也是平时冒烟最勤的烟囱。那时就有人问措姆,你一天让烟冒得那么勤,是不是通过烟囱给天上捎了很多话?措姆笑着说,捎了,捎了,帮你们也一起捎了。人问措姆,你帮我们捎什么话给天了?措姆神秘地说,这就不能随便说出来了,要不就不灵了。措姆这样说,人知道从她嘴里问不出啥,也就不问了。措姆那么爱自己家的烟囱,如果她在房子里就不会忍心看着自家烟囱上的土今天被几只鸟啄走几粒,明天被雨水冲走几粒,后天被风吹走几粒。在措姆的心中,那是她和天说话的一个通道,绝不允许谁去破坏它。那措姆去哪儿了?人们又问起最初的这个问题,答案还是最初的答案:不知道。措姆是在凹村一点一点地消失的。措姆刚嫁到凹村时,哪里都可以看见措姆的影子,即使哪一天没看见措姆,措姆的歌声也会在某个角落里传出来告诉别人她在哪里。那时凹村人说,松尕找的老婆不是老婆,是只百灵鸟。松尕说,百灵鸟怎么啦?让你们看得见、听得见就是抓不住。有人说,松尕你娃是那个半山上的塔修得好,第一年修第二年就娶了个好老婆回来。松尕得意地说,那是一个人的命,该我松尕的就是我松尕的。有段时间,松尕的脸上常常洋溢着一道莫名的光,那种光让松尕无论走在再多的干活的人群中,都马上能让人从灰扑扑的人群中把松尕辨别出来。那段时间,松尕是个内心生长光亮的人。人们都认为松尕会把这种光亮延续下去,但是很快发现,松尕内心的光在某个谁都没有察觉的晚上或早上慢慢丢失。丢失光亮的松尕垂头垂脑的,说出去的话、呼出去的气弱弱的,打蔫得很。他把日子过得闲散起来,每天没事就在村子里闲逛,哪里人多就垂头垂脑地往哪里蹭,哪里事多就垂头垂脑地去哪里凑热闹,人和事都没有的时候,他就跟在一群牛、一群羊、几只狗中间凑一群畜生的热闹。人们都不知道松尕怎么了,松尕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他说自己的心在这三年间突然就松了下来。这种松是他没法控制的松,让他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某个东西在扯着自己。他说,这种扯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东西在身体里扯自己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正在走的路上、正在说的话里、正在笑的声音里下坠,自己的梦也会因为这种扯停上好一会儿。心松下来就什么都不想干了,松尕说,感觉自己不是自己,自己没有自己。他每天眼睛一睁开,脚就不停地想让他往外走,即使他的身子不想动,脚也一个劲儿地扯着身子。他说,他心里明白,却什么也做不了,他的身子只能跟着脚往外走,哪里热闹他的脚就带他往哪里去。后来他说自己病了,他的病表现在身子在变,眼睛耳朵鼻子在变,手在变,只有一张嘴巴没变。起初他用嘴骂他身上正在变的这些东西,最初他骂出的话是他想骂的话,可过了没多久,他骂出的话就变成了一些其他的话。那些话都是一些讨好他身上正在变的东西的话,他气极了。但他气了也没有用,他的生气只能表现在他的吱吱咬牙上,他的生气并不影响他身体的其他地方。有人说,松尕你就是在给自己的懒找理由,你的手脚、眼睛、鼻子都长在你自己的身体上,你怎么会控制不了它们?那人说着就去拉松尕的手,一拉松尕的手,就赶快把手缩了回来。拉松尕手的人说,松尕的手心很硬,没有一点皮肤的弹性,像一块在角落里放了好多年的铁。措姆是在松尕的变中一点一点在凹村消失的。最先消失的是措姆的歌声,措姆刚到凹村来时,天天都能听见措姆的歌声,后来隔一天才能听见一次,慢慢隔几天才能听见,后来只有夜里才听见,再后来夜里也听不见了。接着一点一点消失的是措姆的影子,以前凹村婚丧嫁娶上都少不了措姆忙里忙外的影子,后来措姆在婚丧嫁娶上的身影一次次地减少,最后婚丧嫁娶上再看不见措姆了。再后来一点一点消失的是措姆在土地上干活的身影,以前措姆干活把锄头举得高高的,力气用得大大的,挖出的土松松的。后来人们看见措姆在地里干活,锄头越举越低,地越挖越浅,刚挖过的地上到处长着没有锄尽的草。措姆的地越种越荒,越种面积越小,措姆渐渐没有了地。措姆家的羊群让措姆越放越少,有人说,措姆,你家的羊咋越来越少了?措姆说,她放出去是一群,回来就少了,到山上去找,一只也找不到,羊回羊自己的家了吧。晚上,人看见凹村的灯全在黑暗里亮起来了,措姆家的灯要在天黑后好久才亮起来,亮起来没多久,又很快地熄灭了。再后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上有没有月亮,措姆家的灯都很少亮了,人们不知道措姆和松尕在黑夜里是怎么过的。人们后来说,措姆是一点一点把自己从白里过到黑里去的,是一点一点把自己过得没有自己的。措姆就这样一点一点消失在凹村,但很多人说,感觉措姆没有离开凹村,只要走到措姆以前种过的地边,路过措姆家的木窗边,都能闻到措姆的味道,那味道淡淡的,带着最后人们见她时那种说不出来的忧伤。松尕一直待在凹村,有人经常看见一个腿扯着身子走的人在凹村的地里、山上晃荡,那时的松尕已经不说话了,他的嘴长得歪歪的,把半边脸都拉得变了形。有人说,那个松尕已经不是松尕了,松尕把自己的一切都失去了。这样的一个松尕在凹村是怎么活到十年之后的,人们搞不明白。可能有某种东西在暗地里帮松尕活吧,有人说。
五
索朗离开凹村,大家都知道他离开了。索朗最先跟大家说自己要离开凹村,大家都把索朗的话当成是耳旁风,以为索朗只是生活过得太平静,想在人前出出风头。有人说,索朗老婆跑了就跑了,事情都过去年把了,日子要照样过,你不会夜里床头缺了女人就过不下去了吧?男人缺了女人是照样能活下来的,你看咱们村的嘎拉,这辈子就没有过一个女人,照样活得有筋有骨的。索朗的女人是在去年春天离开凹村的。索朗的女人离开时,索朗正准备去放牛,牛和人刚走到圈门口,就遇见了女人的离开。女人背上背着一个鼓鼓的包,看见索朗和牛站在圈门口,也不躲闪,她说,她要走了,不再回来了。有人看见索朗和牛站在圈门口,愣愣地看着女人,索朗一句话没说,牛也没一声哞哞声,女人就从索朗和牛的面前眼鼓鼓地走了,一个转身也没有。等女人走远了,看不见了,才发现索朗和牛一前一后地往达泽山上走。那天的索朗和一头牛一样沉默。后来,有人看见索朗每天该干吗就干吗,日子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索朗想离开凹村是在一年之后,他的想法全凹村人都知道。那段时间,他见人就说,给人说了不够,还去给凹村的树说,给风说,给动物说,给一条自己走了几十年的小路说。树没因为索朗的话多摇摆两下头,风没因为索朗的话多吹两下,动物没因为索朗的话多看他两眼,路没因为索朗的话少弯一下。索朗无论向什么说,都得不到回应,仿佛向什么说,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索朗不在乎这些,凹村是索朗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他想让这里的所有人和动物都知道他要离开,他每对什么说一次,都是一次告别,一次依恋。那段时间,人们经常看见索朗的嘴在动,上嘴皮和下嘴皮啪啪地响。还有一次,一个走夜路的人从镇上回来,远远看见索朗坐在村口的大石堡上,对着凹村的一片青稞地说着告别的话。走夜路的人喊索朗,索朗转过头看了他一眼,没答应,又把头转向凹村的那片青稞地,说着他想说的话。那人说,那天晚上天空挂着圆月,索朗看他的眼神带着让他捉摸不透的灰光。他从索朗身边经过,索朗的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夜的味道,索朗的头上、肩膀上落着一层灰土,那时的索朗仿佛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就在人们都不在乎索朗要走时,一天夜里索朗一把火点燃了自己的房子,通红的火苗在风的助推下,上下左右地乱舞在凹村的黑夜里,仿佛想点燃凹村的一片夜。人们忙着提水浇灭这场大火,索朗木木地站在忙碌的人群中,向房子说着告别的话。那一夜,索朗的家彻底毁了,人们终于明白平时把索朗说的要走的话当成是耳旁风是自己的错,索朗是一个一心想走出凹村的人。有人说,索朗,家没有了,你现在要到哪里去?索朗笑着说,我的另一个家早早就在我心里建成了。说着,他把手指向凹村的西坡,我想住在那里,守住另一个凹村。人们惊住了,虽然西坡离凹村近得只有一点五公里的距离,但是人们平时都不想往西坡看一眼,西坡是每个凹村人最终要去的地方,那里住着凹村祖祖辈辈离世的人。有人说,索朗,你要好好活,人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这一辈子和下一辈子很近,你别着急去那里。有人说,索朗,如果你晚上寡得慌,嫌床冷,隔壁日央村有一个寡妇,模样还是有几分的,那寡妇单着身子好多年,一直托人帮寻新人家,但人的命谁说了都不算,这么多年她还是把自己空在那里。说不定她的空,就是等着像你这样的人去填。你和她干柴烈火的,很快就能暖起来,只要你愿意,我哪天就帮你说她去。有人还说,索朗,房子没有了不要紧,村子里多的是劲儿多到用不出去的年轻人,让他们来帮忙,要不了一个月,一座房子就建起来了……人们对索朗说了很多话,凹村人第一次对索朗说这么多掏心掏肺的话。索朗从人群里站起来,一句话没说,扛着提前准备好的被褥和粮食,手里提着几样做饭的家什朝西坡走去,人们看见索朗的身影穿过凹村的土路,绕过西坡那棵长了上百年的白杨树,越来越薄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西坡的一片荒芜里。从此,索朗再没回过凹村,凹村里少了一个叫索朗的人,西坡的荒芜里多了一个守墓人,有人每天看见一缕青烟从西坡的荒芜中缓缓升起,仿佛那里活着另外一群生机勃勃的凹村人。
六
如果真是他,那他已经在凹村消失了好多年。说这句话的时候,说话的人的眼神空空地望着天,仿佛蓝蓝的天能填补这些人眼神中的空一样。人们平时很少用这种眼神看其他的事物。平日里,人们眼睛装的东西不是能给他们带来粮食的地,就是和他们相处最多的人,人们对地和人有用不完的眼神,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眼神用在地和人的身上。人们用一辈子眼神看着地和人,眼神跟磨了的针尖一样想穿透对方,进入对方的心,可惜看了一辈子又一辈子,到临终都没有看透一片地和一些人。记得大前年村子里的大旺堆死的时候,躺在藏床上告诉儿子,自己这辈子没什么后悔的事情,唯一觉得不甘心的是没有把一些人看透。大旺堆说,人别看只有一层薄皮裹着身子,心却又大又杂,看不见底。大旺堆让儿子以后少看人,多看脚下的河,远处的山,一条河和一座山变的机会少,要多信赖这些变得少的东西。儿子脸上挂着两行泪,不答应也不点头。大旺堆难过,把头侧向一面黑墙,不看儿子,接着缓慢地说,我知道你现在听不进我说的话,我也不怪你,你还没长到我这把老岁数,没活过我比你多活的这几十年,没吃过我比你多吃的这几十年的苦,有些事情你现在还想不明白、看不透,是我太急了,这一急让我忘了人是需要在日子里磨自己的,外人再说都是外人说的话,外人再急都是外人的急,即使我是你的阿爸也改变不了你什么,一个人一辈子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最后把自己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一个人的造化。说到这里,大旺堆不说话了,儿子以为阿爸在看一堵黑墙,没去管他。大旺堆临近要死的那段日子,总喜欢把一些话说到一半就停了,他死死地盯着一个地方看,仿佛那个地方是自己这辈子都没有看够的地方。这次大旺堆再也没有把头侧回来,说自己下一次继续想说的一半话,看自己下一次没有看够的一个地方。大旺堆是盯着一堵黑墙死的,等儿子把大旺堆的头转过来时,大旺堆僵硬的脸上铺着一脸的失望。大旺堆失望的不止是自己的儿子没把他的话听进去,大旺堆还失望活了一辈子的自己没能力看透一些人。大旺堆的话没引起儿子的注意,也没引起凹村其他人的重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地盯着地和人看,觉得只有把自己的眼神用在这些上面,才是有意义的,不浪费的。人们只有说到他的时候,才舍得把自己的眼睛腾出来久久地望向头上的一片天空。天除了一望无际的空,什么也没有,那时人的眼珠里也装着一望无际的空,什么也没有。有人说,他走出凹村的时候是骑着他家的黑马海子走的,海子不想走出凹村,走几步停几步,头不断地往凹村看。他骑在海子身上,用自己的黑背对着凹村,一个回头也没有。快到村口,海子不走了,在村口叫,海子一叫,凹村的马都叫起来。马从来不低着头叫,马似乎特别怕自己的叫声落在地上被埋了。马的叫声怕地,马可能知道自己一直踩在脚下的地的一些秘密。那天凹村几百匹马的叫声扭在一起直直地冲向天,仿佛要把地上的一件事情捅到天上去。人们那天似乎看见天在动,人们是第一次看见罩了自己很多年的天在动。人们说,天在动,那是天知道了地上的事情。人们怕了,每家每户的人对着天念诵着经文,诵经声是附着几百匹马的叫声一起升上天的。那天,凹村的马对着天叫了多久,人们对着一片天诵经就诵了多久。最后,马的叫声是稀稀拉拉减下来的,诵经声也是稀稀拉拉减下来的。那天,人们的头上、身上都有被从天上落下来的马叫声砸中的感觉,砸中的瞬间,头脑里也觉得自己像一匹马,想奔跑,想跟马一样嘶鸣。人们说,确实也有几个凹村的人在那天伸着长脖子望着天像马一样嘶鸣,那嘶鸣声穿插在一群马的声音中,搅乱了一群马的叫。只是人们后来追问,那几个人怎么也不承认自己对着天叫出的那几声,他们想隐瞒。追问不出结果,也不想追问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后来有人发现,自从那之后,凹村的夜里经常会有几声不伦不类的马叫声飘在凹村的天上,连自家马圈里的马听着都别扭,急忙羞着一张马脸把头深深地埋进自己的身体里。这些都是后话了。那天他的马站在凹村的村口不想走出凹村,他骑在马背上驾驾地喊,他再喊马也不走,马踏着凹村的土路,一个劲儿地冲着天上叫。那天海子的叫声混合在凹村几百匹马的叫声里,被顶到最前面,直冲凹村顶上的那片天。他在马背上急,可再急也没回头往凹村方向看一眼。后来,有人看见他把身子俯在海子身上,一遍一遍地抚摸海子,一遍一遍地对着海子的耳朵说着话。海子先是不理,后来慢慢把伸向天空的头低了下来,叫声也没有了。马的叫声只朝着一片天。凹村几百匹马的叫声是在海子的叫声停止之后,一层层从天上稀稀拉拉减下来的。村子里的马静静地站在原地,蹭着身子,竖着耳朵听海子的声音,它们想的是如果海子再朝天叫,它们也跟着前面一样一起叫起来,它们还会把海子的叫声推到所有声音的最顶上,让海子的声音离天最近,海子想向天表达的东西也离天最近。海子想向天表达的东西也是那天所有马想向天表达的东西。可海子后来没有朝天嘶鸣了,它在村口又顿了很久,最后一个纵身朝着凹村出村的小路飞奔出去,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有人说,当时海子的那个纵身,果断、敏捷,很像一个下定决心的人,赴死而去。四十年之后的冬天,天空飘着毛毛雪,每家每户的地炉里都架起了青冈柴,那时候的人们越来越怕一个冬天的来临。上点岁数的人说,一到冬天晚上睡觉,自己经常听见一种哧哧的声音,最先认为那种声音是梦里带出来的,人老了,梦多得整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上点岁数的人经常从一场梦里醒过来,黑黑地盯着屋里的暗看,看久了,仿佛暗并不是暗,一场场梦里的情景在暗里重新生长起来,分不清楚自己是在一场梦里,还是已经回到了现实中。那种声音是在梦与现实中一次次响给自己听的。后来,用手揪自己的手背,揪自己的脚,痛了就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在一场梦里了。有了这种辨别,人们说很多次那声音响的时候自己是在现实里,他们说在一场梦里倒是好事,梦里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但是这种声音恰恰不在梦里。后来,他们在暗里到处找这种声音,最后发现那声音离自己很近,近得只能自己听见。他们重新躺在一片暗里,静静地听,最后终于听见那声音是从自己的身体里传出来的,那声音响一次,身体里的骨头就麻酥酥一次,像是一只蚯蚓在骨头里爬。人们说,过一个冬天,那声音就比以前多响几次,以前不觉得痛,现在那声音在暗里响一次,骨头就痛一次,那痛法感觉自己的骨头在暗里裂。人们是越来越怕冬天了。冬天来之前,就早早开始准备青冈柴火,一到冬天,没有要紧的事情,人都不想把自己的头探出窗外,让一个冬天的寒冷浸进骨头里。娃就不一样了,娃的骨头还没有长好,他们不懂大人的骨头在冬天的痛。一到冬天,娃就往外面跑,大人的声音喊不住娃,娃是在一个个冬天里跑大的人。人们经常看见一个娃在冬天里跑一天回来,满头大汗,全身散着热气,边擦娃身上的汗,边觉得这娃和早上从家里跑出去的娃有点不一样了。人们也说不出来那一点点不一样的到底是什么,只是在一堆青冈火面前一再感叹,娃总归是娃,娃永远不懂有些命里的痛。那个冬天,是娃先发现了一个人在大雪里往凹村走。娃想,这个人不是凹村的,凹村的大人在冬天里都坐在一堆堆青冈火前,烤自己的骨头。娃往家里跑,把自己在雪地里看见一个人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先是不想挪动自己的身子往雪地里走,但又怕娃说的是真话,这样的冬天一个人往凹村里赶,身上的寒气足以让一个人的骨头裂开。他们想看看是怎样的一个人会在这样的一个冬天往凹村赶。家里人走出家门,第一次在飘着大雪的小路上等一个来凹村的人。家里人看见那人走几步,停几步,停下的那人一直往凹村看。家里人哆嗦着身子想那人在雪里看什么。雪里的凹村除了大片大片的白,什么也没有。家里人急急地站在雪里等,在等的间隙偶尔听见一两声哧哧声。家里人四处看,不知道这种声音是响在自己的身体里还是响在那个人的身体里。不过,不管响在谁的身体里,家里人都明白了那是一个人骨头在裂的声音。雪地里的家里人离那人越来越近,最后在焦急地等待中,那人终于来到家里人的面前。他摘下头顶落着厚雪的帽子,抖了抖,第一句话问的就是,这里是不是凹村?家里人说,是。那人两行泪马上就下来了。家里人看见那两行泪下来之后,立马在他脸上冻成两竖透明的冰柱。他说他以为自己又迷路了,这些年他一直在迷路,如果这次再找不到回凹村的路,他真想死了。家里人看着他,问他找凹村的谁。他愣了愣,说,找一个过去的自己。那人说出的话,像是被很多个冬天的寒冷冻过的话,到处都是伤。家里人听不懂他说的话,他也没怎么想让别人听懂他的话。说完这话,他离开围着他的人,朝凹村荒废了四十年的一座老房子走去。人们发现,即使是厚雪盖住了路,盖住了房子,他对凹村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人们说,如果真是他,他已经在凹村消失了四十年,那四十年的消失,是永远的消失,再在人心里补,也补不回来。
七
雍措,作家,现居四川康定。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凹村》《风过凹村》等。
《天涯》2022年第5期简介及目录
房宁:江村三日 宋艳丽:一个中国村庄的百年变迁史
张莉、葛亮对谈:和而不同——关于时代与语言的那些事儿
劳罕:一个女孩,名叫婉君……
冯杰:北中原散文系列四则(附赵瑜、胡竹峰短评和创作谈)
陈鹏:出了问题(附蔡丽评论)
赵焰:邂逅白发魔女(附许春樵、方维保、陈振华短评及创作谈)
北乔:花儿令
星芽:从虎跳峡至香格里拉
照相馆手记(201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丽水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