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8月初开始,TDI价格进入上行通道,10月以来价格快速上行,截至10月18日,TDI华东主流价格为2.65万元/吨,价格处于38%的历史分位,较月初上调29%,较年初上涨69%。TDI-0.65*甲苯价差2.15万元/吨,较月初上调39%,较年初上涨78%,价差目前处于32%历史分位。
南京证券研究员顾诗园认为,近期TDI价格快速上行,本轮周期主要源于全球供应端紧张,国内厂商因装置稳定、能源成本更低优势明显,迎来机遇。本轮周期上涨的主要逻辑是供应端紧张。
供应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同属纯芳香族异氰酸酯原料,因生产技术难度较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巴斯夫、科思创、万华化学、三井、陶氏化学、沧州大化等少数企业。目前全球产能前三位的厂商包括科思创、巴斯夫和万华化学,CR3达到65%,行业集中度较高。2018年产能集中释放期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2020年后没有新增产能,部分规模小、成本高的老旧装置在行业低迷期淘汰或者长期停车。未来产能扩张规划中,仅万华化学的项目确定性较高,预计2023年投产,而沧州大化和巴斯夫上海的扩产计划搁置,TDI行业未来3年新增产能年均增速不足1%。2022年以来,因全球能源价格高企,疫情反复等原因,部分装置出现不可抗力停车情况,9月-11月有大量装置计划阶段性检修,供应端持续紧张。总体来看,全球TDI有效运行的产能仅在一半左右,且工厂、贸易商及下游客户的库存较少,市场供应紧张持续。
需求端:TDI下游主要用于聚氨酯软泡、聚氨酯弹性体、涂料和密封剂,其中聚氨酯软泡为最大下游,聚氨酯软泡(海绵)主要用于家具、汽车等领域。TDI下游消费基本跟随经济增速。未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基建、汽车等政策催化,预计后续需求有望得到提升。
出口端:2019-2021年,我国TDI出口量分别为同比提升62%、84 %和44%,2019年主要因为中国TDI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2020-2021年,国内因疫情防控效果好,装置生产稳定,在国际供应链上重要性显著提升。2022年,全球需求疲弱,除了1月和6月出口量同比有较高增速外,其他单月出口量同比下滑,在当前供给情况下,看好TDI在9-12月的出口量增长。
风险提示:行业供给端大量扩产,下游需求持续疲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
江西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