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3月26日消息(记者陈金莲 通讯员许亮亮 王亮)3月26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职工汪磊带上了一位特殊的“小伙伴”,来到了位于东部新城的110千伏新福1A71线电缆附件安装现场,只见他通过这个“小伙伴”,填写施工标段、设备型号、生产厂家、温湿度、施工时间等信息,并对准施工人员刚刚处理平整的电缆绝缘拍摄图片上传系统。当天施工现场的9个关键工艺环节的信息和图像全部由这位“小伙伴”采集到位,并一键传输至后台,为工程建立档案。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施工现场 (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位“小伙伴”被称为电缆工程移动数字“管家”,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为解决传统模式下工程生产准备阶段信息碎片缺失而开发的电缆数字化管理新模块,并植入到移动运检终端PDA上,目前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在电缆工程生产准备阶段的运检审查、旁站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上,采用移动数字化作业,这在浙江省内尚属首次,国内属于率先水平。
“以前我们的运检审查和旁站监督留底资料都是纸质的,资料管理工作负担重,信息查找费时费力,现在我们带上‘数字管家’参与生产准备阶段,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技术室主任张浩介绍,一项工程的生产准备阶段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建电气施工、试验至竣工验收等各阶段,时间跨度很长,同时工程施工点多面又广,其运检审查和旁站监督工作往往涉及多个人参与。以前纸质资料流转模式下,不可避免存在工作交接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现在他们去工程交底或施工现场,只要带上这个“数字管家”,这项工程的“前世今生”都会被主动推送,上一次审查会议提出的意见有无被采纳落实、上一次验收指出的缺陷有无按期整改……可悉数获知,为运检单位协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改进设计、消除施工缺陷提供了大数据支撑,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
“这个‘数字管家’就像是一个定制版的‘知乎’网站,可以精准获取工程运检审查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对我们这样的新员工帮助很大。”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95后员工涂楠说,如果对各类工程规程规范没有了如指掌,在审查会议上是很难提出让人信服的意见,这对青年员工挑战很大。但是这个“数字管家”会以条目化归类化的形式,根据工程阶段特点,精准推送审查意见需要引用的规定依据,不仅提高了运检单位人员审查意见质量,也有助于青年员工运检审查业务能力地快速提升。
据悉,下阶段,该公司将以电缆工程移动数字“管家”为基础,尝试构建设备身份识别二维码,搭建规划、设计、施工、运检等各部门可共享,从立项到退役设备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可贯通的大数据平台,提高电力工程的大数据管理效应。
北京pos机办理热线:18127011016